AWSG爱保信(Biotech)-未来可期,单胺氧化酶诊疗神经系统疾病

来源:AWSG爱保信发布时间:2021-02-23 13:32:10

1 研究背景

中枢神经系统(centralnervoussystem,CNS)由脑和脊髓组成,接受全身各处传入的信息,经过整合加工,支配与控制机体行为。当CNS发生病变时,神经递质信号传导受阻,导致一系列CNS相关疾病的发生,如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[1]。

研究发现,单胺氧化酶(monoamineoxida-ses,MAOs)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,是神经递质代谢中最重要的功能型蛋白酶,催化5-羟色胺、多巴胺、苯乙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脱氨,对维持CNS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的稳态起着关键作用[2]。MAOs基于代谢底物的不同,分为MAO-A和MAO-B两种亚型(Fig.1)[3],MAO-A对5-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有很高的亲和力;MAO-B能催化多巴胺和苯乙胺[4-5]。MAOs表达异常(过高或过低)会打破CNS中单胺类物质的动态平衡,进而引发多种神经系统疾病。MAO-A表达异常与精神疾病和精神系统肿瘤有关,如精神分裂症、抑郁症和胶质细胞瘤;MAO-B过表达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,如帕金森病(Parkinson'sDisease,PD)和阿尔茨海默病(Alzheimer'sdisease,AD)等。

几十年来,随着对MAOs的深入研究,科学工作者发现通过药物抑制MAOs的活性能够改善病人的症状,并已开发了多种MAOs抑制剂药物。目前,FDA批准治疗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小分子药物有MAO-A抑制剂氯吉灵(clorgy-line,CL),MAO-B抑制剂巴吉林(pargyline,PA)、雷沙吉兰(rasagiline,RA)、司来吉兰(selegiline,SE)等[4-6],但这些抑制剂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,且随着服药期增长,病人出现对药物敏感度下降的“剂末现象”和“开关现象”,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精神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问题。因此,设计特异性检测MAO-A/B活性的荧光探针,实时动态监测评估病人用药前后及用药过程中MAO-A/B的活性水平,对更好地理解MAOs的生理作用,指导临床用药并开发选择性强、毒副作用小的新型MAOs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。

针对MAO-A/B活性的特异性检测,本课题组基于“空间构型转换”概念,分别于2014/2020年设计了具有MAO-B/MAO-A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双光子小分子荧光探针U1/F1(Fig.1)[4-5],结合时空分辨率高、组织穿透性深及光漂白性低的双光子荧光显微镜(two-photonfluorescencemicroscopy,TPFM),实现了探针在细胞和组织层面上特异性检测MAO-B/A的活性,助力于MAOs抑制剂药物和神经系统疾病标志物的研究工作,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科学性指导。

2 单胺氧化酶A/B亚型活性检测探针的设计思想及性质研究

MAO-B特异性双光子荧光探针U1,将MAOs反应性丙胺探头(Warhead,WH)和双光子荧光基团(fluorophore)2-甲基氨基-6-乙酰萘通过共价键连接,在MAO-B催化下,实现特定的荧光“Switch-ON”行为[4],非荧光的U1转化为具有强荧光发射性能的Flu1(Fig.2A)。通过moleculardocking,可以理论模拟研究U1与MAO-A/B的结合方式,结果发现探针U1对MAO-B具有更好的亲和力(Fig.2B)。

U1只有在与MAO-B结合时WH朝向MAOs的活性位点辅酶FAD,而与MAO-A结合时相反。因此,可以利用“空间构型转换”的方法在U1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新的MAO-A特异性双光子荧光探针,通过荧光信号增强的方式检测MAO-A的活性。将“WH”和“fluorophore”空间位置交换,保留U1中荧光团(萘)的结构[5],将N,N-二甲基-2-萘胺与N-烷基化四氢吡啶结合,通过“瞬时共轭结构构建”的机理产生荧光信号变化[6-7],并在MAO-A催化下实现了F1到FD1共轭结构的改变(Fig.2C)。根据moleculardocking结果(Fig.2D),F1只有与MAO-A结合时,四氢吡啶上的氮原子才会指向辅酶FAD,从而完成酶催化氧化,得到具有荧光信号差异性变化的产物FD1,实现MAO-A的特异性荧光检测。

3 单胺氧化酶探针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

在化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,我们将探针应用于人源细胞、动物及临床组织样品中,针对内源性MAO-A/B展开一系列活性检测研究,验证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方式和表现能力。

3.1MAOs探针在SH-SY5Y/HepG2细胞中的应用

人源性SH-SY5Y细胞和HepG2细胞是两种MAO-A/B表达背景存在差异的细胞系[8],SH-SY5Y细胞具有MAO-A高丰度、MAO-B低丰度的特点,而HepG2细胞具有MAO-B高丰度、MAO-A低丰度的特点。针对MAO-B探针U1我们做了如下设计检测:首先,将U1分别与HepG2和SH-SY5Y细胞共同孵育,设置无抑制剂组、CL组(MAO-A抑制剂)和PA组(MAO-B抑制剂),检测细胞裂解物中的荧光信号。结果表明,U1作用于HepG2细胞后信号显著增强,且与CL相比,PA可以更显著地降低此荧光强度;而对照细胞SH-SY5Y裂解物在上述测试条件下未检测到任何背景荧光(Fig.4A)。表明即使在MAO-A高表达的细胞中,U1也具有极高的MAO-B选择性。接下来,我们在十种哺乳动物细胞中测试U1的细胞毒性大小,0~200μmol/L测试浓度范围未对其中八种细胞产生显著毒性,50μmol/L浓度对两种细胞的活力有显著影响(Fig.4B)。我们采用siRNA进一步干涉HepG2细胞的MAO-B基因表达,发现MAO-B敲低后的HepG2细胞与U1作用,未见显著荧光信号(Fig.4C)。最后,我们利用TPFM对HepG2细胞进行荧光成像(Fig.4D),发现U1在活细胞中对MAO-B具有极强的荧光成像能力。上述结果表明,与Amplex试剂盒或其他基于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等常规MAOs检测方法不同[4],U1是一种具有细胞渗透性、低毒的小分子荧光探针,能够对活细胞中内源性MAO-B进行高灵敏度的活性检测及细胞成像。

3.2MAOs探针在动物组织样品和临床样品中的应用

在细胞实验的基础上,我们进一步研究U1在1或12个月龄小鼠深层脑组织样品中的荧光成像能力(Fig.5A)。在120μm深度的中脑黑质致密部(SNpc)区域,12个月龄的小鼠较1月龄小鼠的脑组织切片TPFM荧光成像强度显著增加,且信号能够聚焦于MAO-B高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区域(与PD成像/诊断密切相关),表明MAO-B活性具有随小鼠年龄增加而增强的特点,且PA能显著抑制U1产生的荧光信号。我们在人源样品中进一步验证U1性能。研究表明,PD患者体内MAO-B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人群[9-10],我们采集三位PD患者(Fig.5B,P4/P5/P6)和三位正常人(与PD患者年龄相匹配)(Fig.5B,Ctrl4/5/6)的B淋巴细胞样品,与U1孵育后检测荧光强度,发现与正常组相比,PD患者B淋巴细胞样品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。在上述人源样品中,对相同PD患者(Fig.5C,P1/P2/P3)和正常人(荧光强度取平均值)(Fig.5C,Ctrl)的成纤维细胞样品进行类似实验,发现与U1作用后,正常人和PD患者的成纤维细胞样品荧光强度无显著变化。上述结果表明,PD患者MAO-B活性的增强具有组织特异性,而检测外周血细胞中的MAO-B活性可作为一种可靠、简便、快捷的方法被用于PD临床诊断。目前,无论是在临床前还是PD治疗阶段,都没有一个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监测,基于多巴胺的PET成像检测效果好,但成本高昂,需要高度专业的技能才能完成[11-12]。因此,MAO-B特异性探针U1有望成为一种经济且简便的PD标志物生化示踪剂,在扩大临床样本量的基础上对U1的检测效能进行可信性评估,开发以U1为核心的PD临床诊断、监测试剂盒,将为无创影像诊断领域打开新的前景。

4 总结与展望

综上所述,本课题组基于“空间构型转换”概念,成功设计开发了MAO-B特异性探针U1和MAO-A特异性探针F1,能够对MAOs两种亚型MAO-A/B的活性进行区分和生化检测(Fig.6)。结合TPFM成像手段,我们进一步实现了活细胞内MAO-A和MAO-B活性的实时动态监测。探针的双光子特性,使其在具有一定厚度的组织样品中也展现出优良的成像性能。这将为以PD和胶质瘤为代表的MAO-B/A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、临床诊断监测及新药研发提供有效的工具和先进的手段,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。